1957年实用汽油灯_汽油灯的意思解释
1.北京的色彩 这篇课文分成3大段怎么分
2.记金华的双龙洞读书笔记
3.自驾双龙洞旅游攻略双龙洞一日游订单自驾游
4.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介绍外洞的情景
5.洪山戏的历史渊源
6.记金华的双龙洞 内洞和外洞的共同特点
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
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双龙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周的山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素以林海莽原、奇洞异景、道教名山著称于世。
扩展资料: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家在1957年4月游览了浙江金华双龙洞、冰壶洞,并于同年10月25日写下了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描绘了双龙洞的美景。
游记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了读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双龙洞
北京的色彩 这篇课文分成3大段怎么分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编辑本段]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有《隔膜》、《城中》,长篇《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记金华的双龙洞读书笔记
《北京的色彩》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8段);第三部分(9-11段)。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概括交代听说中北京的色彩与初到北京时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受;
第二部分(4~8段)详写北京的自然景物和人文建筑的色彩;
第三部分(9~11段)总写对北京色彩的深刻理解。
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4~6段),写北京“自然风光”中的色彩;第二层(7~9段),写北京“人文景观”中的色彩。?
扩展资料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或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分段
一、适用于哪些种类的文章: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的概括介绍一下要写的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最后又进行总结。这就是总起分述总结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结构的方法分段。 适用于按“总分总”和“活动前——活动时——活 动后”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第一自然段为一大段,最后一自然段为一大段, 中间全部合为一大段。于是分成三个大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三段”。
自驾双龙洞旅游攻略双龙洞一日游订单自驾游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编辑本段]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有《隔膜》、《城中》,长篇《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介绍外洞的情景
1.自驾游双龙洞一日游游玩顺序
如果从义乌坐火车来,在金华西站坐3路车。
坐公交的话,在汽车东站坐11路公交车到西站,然后坐3路公交车,或者在市中心恒大门口坐5路公交车(小黄面包车)。如果你开车,走金华出口,右转,然后直走。当你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向右转,你就可以一直走到双龙。门票一般都是五十六,除了仙人瀑布洞和婺源洞,其他洞都可以进。现阶段生活习俗很紧。如果你想住在那里的农舍里,你可以这样做,但是它it’下山住金华市区也不错。交通非常方便快捷。
2.双龙洞景区攻略顺序
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是:金华市区-罗店-进山-入口-出口-洞内-出口。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汉族,名圣陶。苏州吴县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3.记双龙洞的游览路线图
1957年4月14日叶圣陶参观的双龙洞。
离开金华市区,经过罗店,进入山区,蜿蜒而上。山上开满了杜鹃花,桐花盛开。面向溪流,距离双龙洞——外洞约5公里。从洞里流出的是小溪。就像桥洞的入口,它它又宽又大。泉水从洞的右边流出。
左边有水从岩壁下面的洞里流出来,可以容纳一艘小船。你得通过这个洞进入内洞。躺在树叶上能容纳两个人的小船被里面的管理人员慢慢拖了进来。大约二十或三英尺的水将到达内孔。它里面很暗,工人们拿着汽油灯只能看到很小的区域。洞顶有双龙缠绕,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其次,还有一些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内孔比外孔大很多,大概有十几间房子那么大。
4.双龙洞自驾游游玩路线
金华双龙洞景区可以自己开车进去,一般最好早点出发。
双龙洞位于金华山双龙风景区的中心,是整个双龙风景区的核心景观和标志。它形成于大约1亿年前,1600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自然风景区。
海拔520米,由内孔、外孔和耳孔组成。洞口为轩朗,两侧悬挂的钟乳石形似水龙头,故名双龙洞。洞穴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
5.双龙洞的游览顺序图
在金华双龙洞
记得金华的双龙,主要讲作者春夏之交的浙江双龙洞。按照游览顺序,文中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去外洞的路,从外洞到内洞的路,在内洞的所见所闻,乘船出洞的路。
这是一篇游记,讲述了作者他参观了金华双龙洞,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了神奇的大自然。这篇文章是根据两条线索写的。第一,作者旅游秩序,把握风景特色,是顺;另一个是泉水和溪流的起源,这是反叛。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的脉络清晰,而且使作者观察到的事物的朝向和移动角度都非常明确。
6.双龙洞旅游路线
公交线路:金2路325支路,全程约22.9公里;
1.金华火车站至西站南站步行约390米;
2.坐金2路,过2站,到青山社区站(或坐303、503路);3.步行约130米至靳东环保分局站;4.乘坐325路公交车,经过15站,到达弹球站;5.步行约8.0公里到金华双龙景区。
7.自驾游双龙洞一日游游玩顺序攻略
满城
满城狮子沟
2001年,它被命名为中国磨盘柿故乡国家林业局。自2002年以来,满城县委、县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柿子节每年十月。在沈
自驾路线:从保定沿宝来路出城经满城至石井,或转伊曼公路经满城至沈星镇,进入狮子沟。
自驾时间:50分钟左右
票:还没有。
龙潭峡谷景区
位于满城县城北20公里,包括龙门湖和龙潭峡谷。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青山碧水,绿草如茵,峭壁峰峦,被誉为北方小桂林。龙门湖占地10平方公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湖区云雾缭绕,水天一色,闲适宜人,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龙潭峡谷长4公里,从龙门湖东南蜿蜒向南,最宽处200米,最窄处8米,最深处30米。峡谷两侧,岩壁陡峭,怪石嶙峋,高处瀑布飞瀑而落,垂珠苍翠;谷底漫溢,瀑布流银,浪堆雪,风景如画,在谷中畅游如仙境。景区内有游船、钓鱼池、天然游泳池,是避暑胜地。
门票:20元/人
游览时间:1天
木兰屿景区
木兰谷景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西北25公里的西赵村。著名的木兰洞深藏在木兰谷的僻静处,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洞内景色独特,高、宽、阔变化无穷。洞长300米,到处都是石笋和钟乳石,比南方的喀斯特景观还要好。花、石柱、石锥、石树,都像精美的玉石一样色彩斑斓,清澈透明。石瀑的气势比真瀑更胜一筹。在洞穴中,出土了距今5万年的熊、鹿和猎狗的化石,为研究当地的气候和地质变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曹西安洞穴
位于满城县西北30公里的曹家峪村,传说是八仙之一的曹国舅出家成仙的地方。洞穴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0米,高8米。这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石灰岩洞。整个洞穴挂满了密度不均、大小不一的钟乳石,令人眼花缭乱。洞顶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洞,与外界相通,使洞内空气如洗。洞内冬暖夏凉,有许多景观,如玉柱、猪仙人、龙石碑、仙人台、小天河、盘龙等,都颇具神话色彩。八仙的雕像在洞穴中雕刻,并配备了现代电气设施,这增加了神秘感。
门票:10元/人
游览时间:2小时
易县
灿拓
蚕坨位于易县西山北乡沙岭村西的蚕坨。在这里,琅琊山的东麓改变了它的危险并展示了它的显示。山青水绿,云缭绕,汩汩的泉水,叽叽喳喳的鸟鸣,都令人心旷神怡。主要景点有点将台和双龙洞。相传汉朝时,有一位尼姑在现今的蚕姑陀旁的山洞中修行,遍植桑林,教世人养蚕缫丝为生,人们称她蚕阿姨恭敬地。几年后,她终于修成正果,上了天堂。后人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庙,为纪念它而雕刻,并尊称它为蚕妈妈阿姨,故名蚕姑陀。
地址:
易县西山北乡沙岭村西残谷坨
开车:大约一个小时。
主要景点
1.点将台:传说是杨六郎出征时出兵的地方所在,点将台有一个穿甲的洞。
2.双龙洞:两个常年有水的天然石洞,从未断流。
3.南天门:它最著名的景点是形似手掌的蚕谷驼。它说蚕谷陀一掌推出,穿过南天门可以看到远大度村。
4.烛蜂:是天然石柱,傲然独立,直指蓝天,人称烛蜂。
5.西尔克沃
云蒙山:云蒙山位于易县城西25公里处。这和王龙水库的景色一样。只要到了清溪陵,就到了云蒙山,一地一线。
龙门源头,南关头:距保定115公里,琅琊山脚下,龙门水库以西。没人在乎门票。
卧龙山:黟县卧龙山是清溪陵园林。它围绕着陵墓区域盘旋,仿佛一条长龙围绕着陵墓。山脚下是嘉庆的长陵。山下到处是松柏,不需要门票。
白龙涧:白龙涧位于黟县梁岗镇川角村;1:保定——满城——易县-G112-西固县-梁岗-川交-目的地。这条路大约160公里。线路二:保定-满城-顺平-唐县-李川-银坊-梁岗-川交-目的地-此路长155km。线路三:保定-满城-灵溪路-本良岗-猫儿岩村-良岗-川交-目的地-这条路近,120公里左右,但是山路和去都乐的路一样难走,建议不要走。当然,越野车也没剩下什么。这个景点还没有开发,所以你不要我不需要票。它很难进入白龙涧沟,所以别不要开车,否则你会我会把你的车修好的。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保定——易县——在县城上112国道,向西45公里,坐18路公交车到。
涞水
三坡:保定——-任意(到易县、定兴或高碑店)-涞水县-张坊-杜诗-野三西庄,从保定出发全程160公里,路好走。20.涞水百里峡:1。涞水县,——张芳,——杜诗,354野三坡——苟各庄(百里峡),2.走易县或者涞源,走G108,直行到野三坡-苟各庄(百里峡)。
宋各庄水库(天鹅湖):宋各庄水库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25公里的太行山北麓,距北京60公里。易县有一根大旗杆。沿着北路走,经过马头水库。它最好在桃子和杏子熟识的时候去。你可以吃最好的水果。2.到了张芳附近,随便打听一下,就知道是不是人了。属于涞水辖区。
白涧(野三坡以西必经之路):走程楠师白涧去野三坡必经之路。
东湖港湾(山水可玩),
齐贤溶洞是宝鼎目前最美的溶洞景观,比木兰洞、曹西安溶洞、红玛瑙洞还要美。可惜不允许拍照。绝对值得一去),
鱼洞,涞水草岸(最近的冰川杜鹃很热)
涞源
五龙沟长城:涞源五龙沟长城位于县城东北部,全长约20km:保定——满城易县芜湖小霞步道经安格庄大龙花354紫荆关354出易县涞源354五龙沟长城,在G108北侧,约150km。
长城:野长城其实就是一个没人管的破败长城。这些长城基本上遍布涞源。
白石山: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距北京240公里,距天津280公里,保定宝来路,过大石峪354,步行至涞源县城。
石浦峡谷:石浦峡谷瀑布群位于白石山峰林景区西侧。距县城约17公里。去白石山边,走一条路线。门票35元
仙人峪:仙人峪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到达涞源县城主干道,向西17公里。
空中草原:空中草原位于凉城西北的虎山景区。
顺平
龙潭湖:天湖自然风景区天湖自然风景区位于顺平县城西北45公里的深南乡。位于保定市满城区刘家台看牌路右下方,邮编——。
伊山(桃花节):伊旗山顺平河口乡(又名太子一个风景胜地)景点。先从保定汽车站坐班车(火车站附近的汽车站以前还好,现在听说不我不知道我搬到哪里,对不起)顺平汽车站,你呢
杏花沟:杏花沟景区位于唐河北岸太行山系三妙峰南麓。保定宝来路过龙潭湖,走1.5公里。见第一岔路口,左下路兴唐沟(西生沟旁,下路前2公里打听一下)。
王庄园:清代地主庄园,位于保定顺平县南窑山村。你可以走富宝路和宝来路。都超过70公里。
自驾策略:
1走富宝路路线:到了顺平县城,走几公里看到一旗山赏花区的牌子,按指示走,过了一旗山路直走。一旗山之外有一条山路,没有村庄。山路很凉,转弯处有一条Y型的路(如果直走的话会很可惜)。向左转,然后沿着一条Y形的路走进一个村庄,然后你就可以看到它了。
2走宝来路,到南清明村,,走大北水库。过了大北水库,下一条路是大北村,是丁字路口。行驶方向左转,400米后会有一个Y型路口。朝行驶方向右转。下一段进入一个村庄,有一条Y形的路。然后就可以看到分水山了。
如果你走宝来路和唐不知道南清明村在哪,去大北水库在哪下车,可以走绕园路,继续走宝来路,到龙潭湖景区的标志。前面还有一个Y路口。开车下山到清徐山和西胜沟,走这条路。直走大北村。当你到达大北村时,它这是一个丁字路口。右转,走400。下一段进入一个村庄,有一条Y形的路。然后就可以看到分水山了。
村现在叫富友村(宝来线以北,清明路以南)
唐县
清虚山:清虚山景区位于河北省唐县齐家作乡。过了保定,走宝来路,在顺平县沈北转弯,南行3公里到沈南村,西行唐河,南行3公里。从唐县白鹤镇走富宝路北到齐家作村,向北5公里到清徐山。距离清徐山63公里。
大茂山:位于唐县西北70公里处,为唐县、涞源县、富平县所共有。距保定120公里。走宝来路,在唐县黄石口村左转,南行10公里到军城镇,右转西行到大茅山。北京游客也可在王度高速下车,到达唐县后走富宝路到白鹤镇,向北行驶25公里到军城镇,左转向西到大茅山。相关:这里手机没信号,爬山要穿运动鞋。
西胜沟:西胜沟风景区位于唐县城北38公里处。就像去杏塘沟,都是路过宝来龙潭湖路,往前走1.5公里左右,都是走左边的路。你也可以走富宝高速公路。
六郎碑:六郎碑位于唐县道马关西三公里的马泉山上。到了马关隧道上面,停在马关隧道旁边的煤场,上山。不需要门票。山路很难走,但它步行。从山顶可以看到清徐山和白石山。
花盆村:位于唐县至宝来线之间的山川之中。保定宝来过两个隧道到黄石口路,宝来路左侧,一个中石油加油站旁边,可以走5公里。
大石峪:大石峪景区位于唐县与涞源交界处。沿着宝来公路走,过了第四个隧道就到了。距保定100公里。
白求恩纪念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位于唐县城北2公里的钟鸣山脚下。
西大洋水库:西大洋水库位于大清河系唐河出口关口唐县西大洋村下游1公里处。您可以乘坐富宝线到达那里或转向白河。
曲阳
聚龙洞:灵山聚龙洞位于曲阳县灵山镇东北2公里的莲花山脚下。
虎山:位于保定西部,曲阳县最北部,距保定110公里。
王快水库:王快水库位于曲阳县灵山聚龙洞东南8公里处。
富平
盛桥:天桥瀑布群景区位于保定地区阜平县西部,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距阜平县城3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国家二级公路定龙公路东下关至景区的旅游专用公路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水平,适合旅游的各类车辆通行。出租车和小巴半小时一趟,方便快捷。游览时间:1天。如果你想同时游览天桥景区周围三个相当不错的山谷,3天为宜。门票:50元/人
赵岩:朱家营——沙岭(天照庵)——蛋石线位于河北保定阜平县东下关乡,著名的天生桥景区东侧。奔天桥瀑布方向有一个戏台,就在下一条路的正对面,可以一直走到那里。
仙女山:仙女山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北35公里,是古北的恒山,从北京到涞源县约200公里。涞源县到南马庄乡,约60公里;沿水6公里左右的南庄乡桑村;桑树村距离山顶约6公里。仙女山位于桑树村的南面。富平县城,大台乡,三眼井村上山,是一条旅游开发路线。仙女山位于三眼井以东。唐郡镇石门乡,从通天河上山到大岭口,仙女山就在大岭口西北。小心没有水,山。可以往三个方向走:涞源县南马乡桑树村,仙女山正北方;仙女山正东,唐县石门乡大岭口村曹庄台村;富平县大台乡三眼井村,仙女山正西方。
玫瑰沱:玫瑰沱景区位于富平县夏庄镇,距县城50公里,距佛教胜地五台山仅30公里,毗邻朱家营天桥瀑布景区、灵寿五岳寨景区、平山沱梁景区。它因春天山上盛开的野玫瑰而得名。从县城出发,山沟沟酒店左转,走207国道,然后上夏庄乡道,途经石牛河长蛇崖郊区山嘴夏庄村老营-羊岛——花塔,沿途青山绿水。景色宜人!
8.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讲述作者在游览双龙洞道、外洞、毛孔、内洞的过程中,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创造。这是一篇游记,讲述了作者参观金华双龙洞。它是按游览顺序叙述的。先写写沿途的美景;然后写外孔和外孔;重写毛孔;最后写内孔。
第一段:4月14日,笔者参观双龙洞。第二段:作者在旅途中的经历。第四段:作者参观外洞时所见。第五段:介绍这个洞有多大,如何仰卧在船上,从外孔进入内孔。七段:作者在内东参观现场,进洞出洞。
这篇文章段落清晰,顺序明确。第一,按照游览顺序划分段落;第二,还有一条水线串联全文,所以有两条线:游泳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洪山戏的历史渊源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资料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有《隔膜》、《城中》,长篇《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 内洞和外洞的共同特点
洪山戏在形成剧种以前,为民间坐唱形式。即围桌“座唱”,加锣鼓过门,无管弦伴奏,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变坐唱形式为演剧性。由“两小戏”逐渐发展成数人分扮角色,粉墨登场于乡间草台,形成了
洪山戏的雏形。据《来安县志》载:洪山戏在清代同治年间发展较快,全县洪山戏班社就有几十个,其中以县城的朱月华班社、兴隆的姜有松班社、施官彭岗的胡锦先班社、吕正德的班社最为出名。洪山戏艺人具有光荣的传统,他们除了演出一些传统的剧目。此外他们还编演了一些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蒲包记》、《擂鼓战金》、 《三代血泪仇》等剧目。因此,遭到清的杀捕。剧种濒临灭绝。幸有一部分艺人逃难他乡,与扬州花鼓戏台班共演。才幸免于难。 解放后,为弘扬和传承洪山戏这一剧种,来安县文教局文艺科长王永泉于1957年发起组建了洪山戏剧队。1958年,来安县成立了专业洪山戏剧团。当时中国戏剧学院第一任院长,京剧《逼上梁山》的编剧任桂林、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苏一平、中宣部戴临风等在来安县帮助挖掘洪山戏遗产,培训青年演员,指导排戏,整理创作了传统戏《赶山塞海》、《金镯玉环记》、《六部大审》、《陈英卖水》等一批传统剧目,创作演出了《远征高歌》、《万山红遍》、《东风号角》、 《红色儿女》等一批现代戏。在音乐方面,增加丝弦。在表演方面,借鉴其它戏剧艺术的精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赴蚌埠、合肥参加省市文艺调演,获得嘉奖。
来安洪山剧团自组建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他们发扬洪山戏艺人的光荣传统,响应党的号召,践行同志“面向农村”的重要指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到全县的山乡圩区进行演出。剧团每次下乡都是打背包步行,衣箱自己挑,道具板车拖,自己挑土垫土台演出,晚上演出用汽油灯照明。洪山戏演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各级党委、的一致好评。为此,《江淮日报》用头版头条,以“文艺轻骑兵“为题,报道和介绍了来安洪山剧团骄人的业绩。
1965年秋,洪山戏剧团与扬剧团合并。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撤销了洪山剧团的编制。洪山戏源于民间,发展于淮南抗日根据地,繁荣于建国后的50年代。萧条沉沦于文化大革命前,但多年来,农村中的业余剧团、半职业剧团,仍经常演唱洪山戏,洪山戏已深深扎根于民众之间。 旧时,农民为谢神还愿、消灾降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的香火会,如牛栏会、开耕会、青苗会、丰收会等,敬奉“洪山”、“五岳”神主。香火会由神司人(即傩人,又称优人、香僮)主持,以唱、念祷告神灵。演唱有内坛、外坛之分,内坛多唱神书,书目初以《袁樵摆渡》、《唐僧取经》、《魏征斩老龙》、《九郎替父》、《刘全进瓜》、《唐王游地府》(当时称之为“唐六本”)为主,后增加了《袁天罡卖卦》、《许奶奶烧香》、《秦始皇赶山塞海》、《黄氏女对金刚》、《沉香救母》、《八仙过海》、《杜康造酒》、《李老君出世》、《韩湘子上寿》等10余部;外坛多唱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诸如《王莽篡位》、《张四姐大闹东京》、《张祥嫁妆》、《张郎休妻》、《玉环记》等。初期一人坐唱,或数人搭班坐唱,形式呆板。后来逐步改坐为站,变静为动,并且增加了“二小”(小生、小旦)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堂会”艺人逐渐增多。为了增强竞争能力,有见识的艺人开始注意在艺术上提高自己。他们大胆吸收汉族民间小调,力求在感情上更接近群众,同时从“堂会”走上了“草台”和“搭台”。在此过程中,各有领班的不同流派的民间戏班逐渐形成。清末民初,艺人们活动区域扩大到了城市集镇,其中较有才华者因为开阔了眼界,在艺术上提高很快,同时在演出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编辑本段]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有《隔膜》、《城中》,长篇《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